务川臭蛙

wuchuanensis   Xu
   

  53  浏览



形态描述

形态 依据原始描述,贵州务川柏村(16雄、6雌、21幼成体及蝌蚪)标本。
成体:雄蛙体长71.0-76.5mm,雌蛙体长75.8-90.Omm,其他部位量度数据见表399。头顶扁平,头长大于头宽;吻端钝圆,略突出于下唇,吻长大于眼径,吻棱明显,颊部微向外倾斜,颊面凹陷;鼻间距大于眼间距,鼻孔稍近吻端;眼间距较窄,约与鼓膜等宽;鼓膜大,约为眼径的4/5,与眼睑宽几乎相等;犁骨齿强,左、右列在内鼻孔内侧斜向中央后方;舌梨形,后端缺刻深。前肢粗壮,前臂及手长约为体长之半;指长顺序为3、4、1、2,第一、第四指等长,指端均有大而扁平的吸盘,除第一指外,吸盘前端较尖,其腹面两侧有沟,指端背面有横置的凹痕,吸盘横径约为鼓膜直径之半;关节下瘤明显,指基下瘤-般为1个,少数标本的第三、第四指为2个;掌突不清晰。后肢长,向前伸贴体时胫跗关节前达鼻孔,左、右跟部重叠,胫长超过体长之半,约与足等长;趾吸盘略小于指吸盘,吸盘两侧有沟;第三、第五趾等长;趾间有蹼,但缺刻深,达第四趾第二关节下瘤的下方;关节下瘤发达;外侧蹠间有蹼;内蹠突呈长椭圆形,无外蹠突;无跗褶。
头背部皮肤光滑或较粗糙。颞褶明显,自眼后角延伸到鼓膜背方与口角的白腺粒会
合;两眼前角之间有-小白痣粒;此蛙虽无背侧褶,但在前背部相当于背侧褶处的皮肤有所增厚;在后背部、体侧及股、胫部背面有扁平疣粒。腹面皮肤光滑,离泄殖肛孔约4mm处的两侧及腹后方有大半圈大小不等的淡色疣粒。
生活时背部绿色,上有分散的黑斑,有些黑斑周围镶以淡金黄色边,唇缘有深浅相间的斑纹;整个腹面具深灰色和淡金黄色相间的大斑块,交织成网状;四肢背面有深色宽带和浅色的窄带相间的横纹,股、胫部各为5-6条。在液浸标本中,生活时的绿色部位变为青灰色、淡金黄色部变为浅灰色。
骨骼:解剖CIB 98A0044号标本,鼻骨大,左、右相接,蝶筛骨大,与鼻骨相连;中胸骨前部粗,后端较细,短于喙骨;剑胸骨后部缺刻很深;指、趾骨末节呈“T”形。
第二性征:雄蛙体略小,平均体长为73.7mm,背面皮肤较粗糙,在后背部、体侧及四肢背面均有分散的小白刺粒,后背部的小白刺粒尤为密集;第一指内侧有淡橘黄色(液浸标本为浅灰色)婚垫;无声囊及雄性线。
卵:剖检1979年7月6日的雌蛙(ZMC 792243号),体长为86.0mm,腹内有乳黄色 卵348粒,卵径为2.5mm。
蝌蚪:体形小而细长,色较深,全长40mm(第26-27期)时后肢芽刚发育,上尾鳍和下尾鳍后部及尾肌上均有大小不等的深色斑点;吻长而吻端圆,鼻孔近吻端,眼位于头背侧,眼间距窄,两眼间前方有-小白点;鼻间距与眼间距约相等;出水孔呈短管状,位于体左侧;肛管偏右侧;尾长而发达,上、下尾鳍几乎等宽,上尾鳍厚而低矮,起于体尾交界处,向后逐渐增高后又变窄,下尾鳍稍平直,尾末端较钝;腹面皮肤薄而透明,可透视腹内脏器。口宽,位于吻端腹方;唇乳突自两口角至下唇缘均有之,下唇乳突1排,有规律地内外交错排列,口角部位副突较少;唇齿式为Ⅰ∶4+4/1+1∶Ⅲ,唇齿行稍短于口宽,上唇第二排中央稍有空隙,下唇齿4排,除最外排稍短外,其他3排几乎等长,内侧第一排中央有较小的空缺;角质颌较细弱。第28-41期时的蝌蚪,后肢长10-22mm,全长为47.2mm,头体长16.6mm左右,尾长约为头体长的184.3%,其他部位量度数据见表400。前肢已发育,但尚未伸出体外,口部亦已开始有变化,唇齿及角质颌变弱,后肢上已显出深浅相间的横纹。


鉴别特征

鉴别特征 外形与光雾臭蛙Odorrana kuangwuensis颇相似,但本种鼓膜大,约为眼径的4/5,指、趾吸盘较大,趾间蹼缺刻较深,仅达第二关节下瘤,趾间蹼无大花斑,仅有少量细小花纹;体腹部满布深灰色大斑。

生物学

生物学资料 务川臭蛙生活在海拔700m左右的山区溶洞内。1个洞口高、宽均为4-5m的溶洞,阴河由此流出,水流缓慢,河床宽约3m,水深1-2m,最浅处仅没过足背;洞内全黑,伸手不见5指,洞口气温为25℃,洞内25-40m处为18℃,水温为16-17℃,pH为6.8。由洞口进入洞内约30m处,即可发现务川臭蛙蹲在水边岩石上,在电筒光照耀下,该蛙双眼发出亮光,有声响或受惊后即跳入水中,迅速游到深水石缝中。该蛙体色鲜艳,在室内阴暗处饲养两天后,体色即逐渐转暗;放回亮处,经过1-2天后又恢复原有的鲜艳色彩。

海拔范围

务川臭蛙生活在海拔700m左右的山区溶洞内。

国内分布